為了實現達標,每年還要交排污費四五百萬元。環保部門的執法標準不統一,對于超標排放認定,有的地區取的是24小時平均值,有的地區取的是瞬時值。“如果把國家標準當作100,我們排放的平均值都在80以下,但可能有個別時期會達到105,環保部門就發應急短信過來,說我們超標了。如果環保部門按照這個標準對企業加倍征稅,企業是受不了的。
然而,要壓縮地方稅費征管的自由裁量空間,并不容易。生態文明建設的艱巨任務和緊張的環保執法經費之間的矛盾越發突出。當前環保部門的排污費、罰款都按照“收支兩條線”的要求,全部上交財政。排污費中,10%交國家、15%交省里,余下的75%留在地方。對縣****來說,收多少排污費,財政就安排多少環保行政經費。這就很可能造成,個別省份的環保部門知道排污費的地方留成比例不高,就少收費、多罰款,有的地方罰款額接近排污收費的二分之一,罰得多,地方財政可能還有獎勵。
20CrMnTi無縫管企業如果不能解決排污“費改稅”后環保部門的經費缺口,可能倒逼環保部門濫用罰款手段——由于今年施行的《環境保護法》規定的“按日計罰”實施規則并不明確,環保部門有可能明知企業依然超標排放而故意不實施復查,“放水養魚”,拖個十幾二十天,**后對企業處以“天價罰款”。